新能源路线——德国篇
布莱克 2019-11-19

众所周知,自我国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以来,政府及各大车企纷纷紧抓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汽车电动化,对国外车企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弯道超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转型电动化的进程。

 

但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今年无疑是一道分水岭。一向高歌猛进的国内新能源市场猛遭四连降,纯电车型并不环保等消息也频频出现,尽显一片萎靡之态。

 

就在不少业内人士对发展纯电车型的路线提出质疑之时,国外传统车企正大举电动旗帜,加速电动化发展,大众发布电动品牌、奥迪奔驰纷纷推出纯电车型,就连一向对纯电动车嗤之以鼻的丰田也开始携手比亚迪研发纯电车型。

 

前几年对纯电车型还并不感冒的国外车企,为何此时纷纷急于转向纯电路径?他们的新能源路线具体又是如何规划的?要知道,虽然汽车新四化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但问题是新能源化的多路径,是油电混合、纯电动、氢燃料还是其他,这考验着车企的判断力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此,【汽车维基】就全球范围内知名车企详细分析,深度了解其转向新能源路线的前因后果。

 

德系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德国所处的欧盟节能减排标准及车企转型的主要背景因素。

 

2014年2月,欧盟敲定了未来二氧化碳最新排放标准,规定到2020年,欧洲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的95%的新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过95克;到2021年,100%车辆必须达标。如果不达标,罚款金额为每克二氧化碳排放95欧元乘以当年售出的汽车数量。




今年6月份,美国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表观点指出,距离排放新规实施时间越来越短,目前大部分欧洲汽车制造商却仍未达到排放标准,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罚款可能高达340亿欧元。其中,大众汽车情况最为严重,预计面临高达18.3亿欧元的罚款。

 

让我们再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大众爆发史上最大丑闻,曾对在美国销售的近60万辆柴油汽车中安装了用于规避排放测试的非法固件,以此来规避美国排放测试。



排放门曝光后,大众为此付出了300亿欧元的代价。此后,奥迪奔驰相继卷入排放门。

 

事实上,排放门事件不止影响了德国车企自身,更是影响到了德国政府在欧盟议会上的地位。

 

众所周知,欧洲环保立法者与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德国)在汽车排放目标方面一直存在分歧。

 

早在2008年,在德国政府的强大压力面前,欧盟各国政府以及欧盟议会将原先制定于2012年实行的排放标准延期至了2015年。

 

而在去年10月份时,欧盟议会不顾汽车行业的警告,表决通过分别将2025年和2030年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在2021年的基础上下调20%和40%,这一标准与德国希望的30%相差甚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2015年正值德国车企卷入排放门之际,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了33.1万辆,往后更是以接近翻倍的速度猛增。

 

回过神来的德系车企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以及新能源趋势,若再不加速电动化转型,在这一新的汽车能源革命浪潮中,其近百年历史积攒的优势必然会付之东流。

 

再来看具体转型规划。

 

大众集团——大众品牌、奥迪品牌

 

在今年4月份上海车展前的“大众集团品牌之夜”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计划将在2019年全面加速电动化进程,14款新能源车型将在今年发布。”并计划于2028年前生产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其中一半以上会产自中国。这一巨大的新能源布局被认为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范围转型和减排的一部分。

 

具体到品牌来看,大众汽车品牌在10月31日发布了新的品牌标识,同时在中国发布了首款纯电动ID.车型——ID.初见,这款SUV将于12个月后开始量产。



至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将基于现有车型推出10款新能源版本。至2023年,大众汽车品牌还将有10款纯电动ID.车型面市。至2025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中将有25%至35%的车型为纯电动汽车。

 

此外,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新能源工厂正在建设当中。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在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转型,2020年底两座工厂将完工,总的年产能可以达到60万辆。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路径方面,前段时间,大众汽车集团曾爆出过“正在开发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全新模块化平台”的消息,该平台的缩写为MEP。但随后,大众首席策略师迈克尔•约斯特也公开表示:“MPE平台在短期内被推出的可能性并不大,可能是在十年后才会面世,而该平台一旦推出,就要承担起为集团“回报利润”的重担。”

 

再看奥迪方面,据了解,到2025年,奥迪将推出30款电动车型,其中20款为纯电动车型。如今,在纯电车型上,奥迪e-tron、奥迪Q2L e-tron已经上市。



此外,奥迪不仅加快了电动车型的研发和投放,同时也在大力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轻度混合动力车型。到明年,国内市场上将会有包括A6L、A7、A8、A3、Q3、Q5、Q7共七款混动车型在售。

 

据了解,未来十年内,奥迪在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同时,也会同步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

 

戴姆勒集团——梅赛德斯-奔驰

 

自梅赛德斯-奔驰发布旗下纯电品牌EQ以来,其首款电动车型EQC也于上个月在中国市场上市。

 

今年5月13日,戴姆勒发布了一项名为“雄心2039”的计划。根据规划,到2030年,戴姆勒集团的目标是让电动汽车(包括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占据集团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据了解,为节约成本,戴姆勒计划削减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员工数量,目标在2022年底之前节省超过10亿欧元的成本,助力实现向自动驾驶和电动化的颠覆性转型。

 

此外,为了实现“2039愿景”,奔驰正在迅速加快汽车电气化的步伐。到2022年,奔驰每款乘用车产品都将推出电动版。从48V轻混系统、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再到氢燃料汽车,每个细分市场都将推出不同的电气化产品。


 

宝马集团——宝马

 

用“起大早,赶晚集”来形容宝马新能源的布局再合适不过。宝马一度曾是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先行者,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电池驱动车型i3,领先于戴姆勒和大众集团等竞争对手,但随后没有推出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后续车型。

 

相比之下,主要集中致力于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宝马在这一细分市场领先于奥迪和奔驰。



为加速纯电市场的布局,6月份宝马集团宣布将加快电动产品扩张计划,并将于2023年前实现25款新能源车型的布局,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实现;这25款新能源车型中超过一半将是纯电动车。

 

同时,宝马还将48V电气系统作为标准,将研发更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首款氢燃料电池车将于2025年量产上市。

 

总的来看,受排放门事件后期的连带影响,在欧盟愈发严苛的排放法规和市场导向之下,德系车企在新能源布局上属于“被加速”,这无疑是德系车企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转折点。

 

德系车企已是如此,那欧洲其他车企呢?下文,【汽车维基】将对欧州其他车企新能源路线进行梳理分析。


(责编:布莱克)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或免费注册
0/200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