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钱从“裁员”来
邵圣 2019-12-19

每到新年,中国的祝福语“财源滚滚”是祝福家人、朋友的一句吉祥话。


但是2019年好像成为了车企“裁员滚滚”的一年。



裁员为了谁?


车市寒冬持续加剧,并且还不能预测到何时提升,在企业利润低下时,裁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戴姆勒公司已经发布声明,将在2022年底在全球裁员逾一万人,其中包括10%的管理层,这么做可以节省公司约108.5亿元的开支,而节省下来的钱将被用于电动车的投资及研发。


不仅仅是奔驰裁员,还有奥迪也发布裁员的消息:在2025年前,奥迪准备裁掉9500人,据说会以提前退休的方式进行,约占员工总数10%。



当然,“裁员手术”的还不止上述两家车企:宝马到2022年在德国裁员6000人;通用汽车计划在北美裁员近15000人;福特计划在全球裁员7000人;日产计划在全球裁员12500人。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车企裁员潮的人数合计将会达到7万人以上。要知道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汽车行业裁员曾达到过10万余人,而现在的“电动化转型”就将让7万人丢失工作,很难相信汽车电动化居然会带来如此强烈的“人员地震”。但也不难察觉,科技在进步的同时我们生活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中国作为电动化转型最迅速也最坚决的国家,现在的电动车用户数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电动车用户数量的54%,不同国家的车企纷纷向电动化转型时也能看得出中国汽车市场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力。


但是再看一看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有着30年造车经验的猎豹汽车在今年10月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性裁员决定,范围划定在工龄5年及以下的员工,预计有3000人左右。



借着新能源春风的造车新势力们同样不好过。蔚来汽车在初期疯狂扩张时,员工数量达到了上万人,但是在8月份时,员工就已经减少至9000人,8月份蔚来CEO李斌的内部信中也透漏出将节省资金继续裁员的决定。10月份的蔚来已经裁员至7500人。


这些车企只为过冬。


电动化坑了谁?


2018年是中国汽车产销28年来第一次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全年汽车销量(批发量)为2808.06万辆,同比下降2.76%。其中占汽车总销量近85%的乘用车销量为2370.98万辆,同比下降4.08%。2018年末,在汽车销量走低的同时大部分人还在坚信:“2019年的销量绝对会逆市上扬”。


现在再看一看2019年的销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销量(批发)2065.2万辆,同比下降9.7%。其中乘用车销量1717.4万辆,同比下降11.0%。想依靠11月和12月来完成逆势增长显然有些天方夜谭。



2019年的汽车行业受到中美贸易战、国五国六燃油标准切换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延续了去年的低迷颓势,没能吹响反攻的号角。传统车企也在逐渐向电动化转型,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加速了市场布局。


电动化的转型就需要着更多的智能制造、电气化方面的人才及技术工种的配合,取而代之的就是传统燃油车的研发技术人员和流水线中的工厂人员(逐渐被机器人取代)。


相比与传统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车减少了车身零部件,大部分控制器被集成在车内主机和人工智能的配合上,这也就产生了流水线制造工人过剩的状态。同时,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都需要自己生产制造,而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等都可以采取采购的方式来进行,并不需要太多的生产技术研发人员,仅需要装配,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


从【汽车维基】最近几次参观车企工厂来看,大多数智能工厂已经可以看到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从运输、分装、焊装、质检、总装都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装配,而每条流水线上的装配(质检)工人也是三三两两,并不需要太多。在减少了人员的用量,提升了机械化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下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都知道2019年是各大车企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年份,在汽车市场低迷时,车企便开始了各自的电动化转型。站在企业层面来看,裁员是基于对汽车行业前景的判断,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得不做出的企业运营决策。


但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似乎已经结束了产销高增长的阶段,逐步进入了一个低速缓慢的增长时期。为了应对车市寒冬带来的危机,各家车企在考虑如何度过寒冬时更应该思考怎么迎接未来的春天,毕竟裁员过冬是他们现阶段不得已的手段,想要实现企业盈利更应该在其他方面入手。


(责任编辑:Echo)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或免费注册
0/200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